综合新闻

综合动态 -> 综合新闻

张俐娜院士、杜予民教授做客宁波材料所“科技大讲堂”

作者:本站  /  2019-01-07

1月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应邀做客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技大讲堂,为全所师生带来了题为“天然高分子构建新材料”的报告。之后,武汉大学教授杜予民以“甲壳糖改性与组装的分子设计及功能化应用研究”为题作了报告。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所长助理、所属材料技术所所长朱锦研究员主持科技大讲堂,全所200余名师生到会聆听报告。

  在题为“天然高分子构建新材料”的报告中,张俐娜院士深入浅出地解读了面对塑料废弃物对陆地和海洋的严重污染,如何利用生物质环境友好材料来实现自然界的良性循环。她表示,纤维素和甲壳素是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但难溶于传统溶剂,这一直是此领域的一大难题。但是张俐娜院士的团队开创出低温水体系溶解大分子的新方法,提出新机理,成功实现了纤维素、甲壳素及壳聚糖在碱/尿素水溶液中低温溶解,并证明氢键驱动的低温溶解大分子的理论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同时张俐娜院士团队还表征了它们的分子量和链构象,证明它们在溶液中呈刚性,并且容易平行聚集形成纳米纤维。另外,还利用低温溶解的纤维素、甲壳素和壳聚糖溶液,通过物理再生的“绿色”过程制备出膜、丝、微球、气凝胶及塑料等。张俐娜院士强调,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性能,如高力学强度、生物相容性、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灵敏的响应力、吸附和分离功能以及导电性等,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将引导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相关论文已在国际SCI期刊发表600余篇,被他人引用18000次以上。

  在题为“甲壳糖改性与组装的分子设计及功能化应用研究”的报告中,杜予民教授详细讲解了甲壳素的“绿色”应用前景和技术。通过对壳聚糖衍生物和自组装分子结构与性能量化关系的探索,调控分子参数,如乙酰度、分子量、结晶度、构象等,从分子水平构建其有效的量化关系,创制了以甲壳素为基底的生物功能材料和新型精细生化制品。

  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张俐娜院士和杜予民教授就纤维素、甲壳素及壳聚糖的多样化溶解的方法论以及天然高分子在未来各领域的应用前景和现场师生进行了交流探讨,在场师生被张俐娜院士所传递出的科研精神和科学情怀深深感染,爆发出阵阵掌声。不仅如此,两位教授还讲述了当年的爱情和家庭故事,十年分居并没有阻挡互相扶持的心,反而更加珍惜相聚后的生活。家庭的支持给予了他们在科研工作上的巨大动力。两位教授相濡以沫,互相鼓励支持,无论多大的困难都没有阻挡他们的爱情和工作,兢兢业业地共同奋斗在科研的前线,为国家的科研事业努力奉献着。这种精神和毅力深深鼓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师生。

  讲座结束后,宁波材料所副所长张瑞丽对张俐娜院士和杜予民教授的莅临及演讲表示诚挚的感谢。

张俐娜院士作报告

张俐娜院士与朱锦交流

杜予民教授与朱锦及其他师生交流

杜予民教授和各位老师进行交流

张俐娜院士为科技大讲堂签名留念

提问张俐娜院士环节

提问杜予民教授环节

科技大讲堂现场座无虚席

  (撰稿: 高分子事业部 应邬彬/摄影: 高分子事业部 龙昱)